10月上旬,吉隆坡的防务网站“Defence Security Asia”发文称,巴基斯坦很可能在明年开始接收中国的歼-35隐身战斗机。报道还说,巴方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运营中国隐身机的国家。消息一出,在南亚的天空算是丢进了一块石头。因为这个,外界马上把它和印巴空军的老对手关系放在一起看。大家也在盯中巴军工合作会不会再往前走一步。
先把已知放在桌面上。中国从未官方宣布对外出口歼-35,巴基斯坦也没有正式对外确认采购合同。同样,歼-35目前主要被认为是海军用机的家族型号,外贸型常被称为FC-31。这条消息更像是吹哨提醒:双方在谈,节奏在加快。我个人判断,它不是空穴来风,但离板上钉钉还有距离。
再看巴基斯坦的口风。巴空军这些年一直说要上“下一代”战机,备选里有中方方案,也看过土耳其的KAAN。巴空军常务机队是F-16、JF-17和幻影的拼装包。要补代差,最快的路就是直接买成熟的隐身机。如果要快,中方确实是巴方最现实的门口店。
然后说到美巴这两年的走近。2022年,美国批准了4.5亿美元的F-16后勤包给巴基斯坦,用于维修与升级。2023年至今,两国在能源、矿业开发有多轮对话。至于外媒提到的“稀土已发往美国”,目前没有权威公开文件坐实,我不把它当定论。同样重要的是,这些合作让华盛顿和伊斯兰堡的热线又热了起来。
导弹这一块要说清。外界流传“美国要卖AIM-120D给巴基斯坦”,美方公开渠道并未证实。巴方此前装备的是AMRAAM较早型号,用于F-16。如果真的要上D型,那意味着美巴关系要跨一大步,也意味着印度会很不高兴。就现在这一步还没迈出去。
回到歼-35,大家最关心的是安全和技术外泄。中国如果出口,通常会做“外贸配置”,在雷达、电子战、数据链、源代码等环节装“黑盒子”,并且有篡改和拆解防护。中国国内还有歼-20在前面跑,新批次也在升级,有一定底气做分层。担心要有,但不是红灯。
实际作战层面,歼-35一旦到位,巴空军在远距探测、首发打击和低可探方面会有明显提升。印度的对手也不弱,有阵风配流星导弹,有升级的苏-30MKI,还有正在列装的S-400防空系统。结果就是,南亚天空会更像下棋,而不是谁一家说了算。
武器配套是另一个关键。歼-35如果外销,外界普遍猜PL-15E、PL-10E这些外贸弹会跟上。巴空军有Erieye和ZDK-03预警机,数据链和指挥体系要打通。隐身机维护对机库、材料、喷涂和检测设备要求高,这些都要提前铺底。从飞行员换装到形成战斗力,起码也要两三年。
钱从哪来是硬条件。巴基斯坦经济吃紧在那摆着。4月,沙特高层在伊斯兰堡表态,加快推进约50亿美元的投资包,方向包括能源、矿业、国企合作。这笔钱不是专门买军火,但能腾出财政空间。另外,中方在大项目上常提供金融方案,比如分期和买方信贷,这也能把门槛降下来。
还有一个外界少提但很实在的点:发动机。歼-35的后续型传闻配国产WS-19,如果出口要看批产和放行。若用俄制系的改型,则涉及第三方许可和再出口审批。这类流程一拖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。这会直接影响首批交付的时间表。
接着看时间线。歼-35近年试飞频密,有媒体拍到舰上相关测试的画面,但“明年交付外方”依然是很激进的说法。正常顺序是签合同、建训练和保障体系、首批小批量到货、再爬坡。我更倾向于把“明年开始接收”理解为最乐观情况。
美方会怎么应对也很关键。若巴基斯坦真引进中国隐身机,美国可能收紧F-16支持,或者在关键零件上慢下来。巴方会两头摆平:一边保住F-16的可用度,一边让新机体系成型。掰手腕会继续,但不会翻桌。
中东会不会接茬?沙特、阿联酋曾看过中国的下一代方案,但它们和美国的军贸纽带很深,顾虑也多。如果巴空军把隐身机飞顺了,展示出稳定度和日常出动率,这对中方外贸是个强力样板。同样,巴基斯坦也能借机在海湾找外包维护和资金。
印度会怎么调弦?很可能继续加购阵风M级,推进“光辉”后续版,拉快AMCA节点;同时强化地面雷达网和预警机覆盖,提升对低可探目标的发现概率。频繁的跨境空中活动会更克制,双方更依赖预警、电子战和巡航导弹的远距较量。
我最后还是回到跑道边的画面。清晨,米安瓦利基地的地勤把反光锥摆好,工程车缓慢驶过,几名技术员抬着设备箱走进机库,里面停着一排JF-17。外场风向旗缓缓转了一下。下一次,它会为哪一架涂着新国旗标识的隐身机指明起飞方向?
新宝优配-西宁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推荐-西宁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