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视和中航工业最近放了个大招,直接摊牌了。
一个早已在暗中布局的军事大动作,浮出了水面。
主角,是中国陆航的直-10ME武装直升机和翼龙-1E无人机。
他俩现在不各玩各的了,已经通过数据链“勾搭”上了,在战场上玩起了双簧。
这片叫“第五空间”的战场,也就是离地300米以下的超低空。
这里,一直是飞行员们最头疼的地方。
山峦、城市这些复杂地形,让雷达基本就是个瞎子。
对武直来说,这地方既是最好的掩护,也是最要命的坟场。
你刚借助山沟摸到敌人屁股后面,冷不丁就可能撞进人家的伏击圈。
这可不是瞎说,阿富汗战场上,游击队的“毒刺”导弹可没少让直升机栽跟头。
就算是直-10ME这种顶级武直,浑身挂满了先进设备,也不敢说自己高枕无忧。
真正的危险,往往就藏在那些雷达扫不到、眼睛也看不到的死角里。
等导弹从山沟里钻出来,留给飞行员的反应时间,基本等于零。
天降神兵专治不服
但现在,翼龙-1E来了,游戏规则彻底变了。
这家伙是个不知疲倦的空中哨兵,能在天上转悠超过20个小时。
它带着高清光电球和合成孔径雷达,简直就是开了上帝视角,把第五空间里的猫腻看得一清二楚。
一种叫“无人机前哨”的战术,把这种配合玩到了极致。
翼龙-1E先悄悄潜入危险区,把敌人的防空点、坦克群,一个个都给你标出来。
然后通过数据链,把实时画面直接传给几十公里外,悠哉待命的直-10ME。
武直飞行员现在更像个指挥官,看着屏幕点点点,轻松锁定目标。
然后一键发射,一枚CM502KG导弹“嗖”地就出去了,直奔25公里外的目标。
在导弹飞行的路上,翼龙还能帮忙做全程校准,想打偏都难。
这还不算完,要是目标多了,就玩“蜂群”战术。
一架直-10ME的后座操作员,能同时遥控三四架翼龙。
他只需在屏幕上画个圈,无人机群就像饿狼见了肉,自动分工,协同攻击。
想象一下,一架翼龙用FT-10导弹打装甲车,另一架用AG-300清扫步兵。
直-10ME自己呢?留着重磅的大家伙,专啃那些最硬的骨头,整个过程行云流水。
给你开个全图挂
如果说前面是提高了准头和效率,那这第三种玩法,简直就是给直-10ME穿上了隐身衣。
部分翼龙-1E可以挂上电子战吊舱,摇身一变成了专业的“电磁法师”。
当直-10ME准备突防时,这位“法师”就先上去,撑开一把无形的电磁保护伞。
敌人的雷达瞬间就成了睁眼瞎,通讯也得瘫痪。
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信息共享了,是整个作战体系对你进行降维打击。
隔壁阿三彻底酸了
你以为这是在画大饼?对不起,早就实战了。
咱们的铁哥们巴基斯坦,是第一个吃螃蟹的。
他们拿到的那批直-10ME,据说配置比我们自用的还高,各种尖端设备都配齐了。
刚到手就拉到反恐前线,一次行动,几枚精准的导弹就干净利落地端了5个武装据点。
命中率,你猜多少?百分之百!
这下邻居印度可坐不住了,急吼吼地宣布又要增购12架阿帕奇。
然而,他们手里的阿帕奇,能装备“长弓”毫米波雷达的连三成都不到。
根本玩不转咱们这种复杂的有人无人协同作战。
美国人以前老拿阿帕奇联动无人机说事,现在跟我们这套体系一比,就显得有点单薄了。
结语
从直-10ME和翼龙-1E的联手,已经能看到未来空战的影子了。
你想想,速度和飞行模式差异这么大的直升机和无人机都能完美配合。
那歼-20带着它那帮超音速“忠诚僚机”,岂不是更不在话下?
这背后,不断完善的AI智能决策系统才是真正的大脑。
它能在几秒钟内,完成威胁排序、规划规避路线、同时指挥无人机进行电磁压制。
这种决策速度和精度,远超最牛的王牌飞行员。
这等于给传统的武装直升机,强行插入了一个不知疲倦、算力爆表的“AI大脑”。
飞行员的感知和打击范围,从几十公里的目视距离,一跃扩展到了上百公里的超视距。
可以预见,当这种模式全面铺开时,低空作战的规则,真的要被彻底改写了。
新宝优配-西宁股票配资-股票配资推荐-西宁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